在留學申請的過程中,學校通常會要求2~4封來自由申請者工作主管或教授的推薦信函,其目的在藉由申請人外的第三者,就申請人的特質、能力和態度做評估,以作為學校審核申請者的一種參考。

推薦信是留學申請過程中,最難由自己掌控的部份,也由於它是眾多審核資料中少數能從第三者的客觀角度評估申請者的文件,因此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可從三個方向著手:

1. 就學校方面: 首先,必須先了解申請科系的特質(推薦信內容可強調此點特質);整理各校對推薦信內容的要求,即可得對於評估的基本要求(例如:學術研究潛力、創造力等),及特殊要求(例如:對研究領域的適應度等)。試想:你認為審核委員會希望由推薦信中,獲取那些關於你的資料。

2. 就個人方面: 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在校成績及工作表現,有無特殊經歷可展現自己自己在此領域研究發展的潛力,或擁有那些特殊的能力(電腦、語文等),依此作為選老師寫推薦信及提供其了解你的基礎。並以明確具體的證據來支持證明自己的特殊能力和個人特質(例如:實驗成果、研究計畫、學術出版品、課外活動等)。

3. 就推薦者方面: 首先一定要確定老師不會扯你後腿... :) 可詢問有經驗的學長姐,預先了解幾個推薦者的習慣,以找到最合適的師長。最好是在申請領域內有國際學術地位或特殊研究成果的教授。

一般而言,推薦函需三封,限於對申請者有了解的人所寫,講師以上皆有資格為推薦人。最好三封各有其強調主題,以完全展現自己的特質及專才,並且能與讀書計畫相互呼應者為佳。寫推薦函時,依個人特質、明確事蹟或成就來表現自己,而不是許多模糊、空洞美麗的詞句、且以誠信為原則,稍微誇大並無所謂,但嚴禁說謊及欺騙。

推薦信的基本構成要素除信頭(學校信紙的信頭或推薦人住址)、發信日期、收信人姓名、地址、稱呼、信尾謙稱、親筆簽名、推薦人姓名、職務等必要部份外,本文內容應包含下列各項:

被推薦者全名:不可全文中都只寫 Mr. Huang 或 Miss Wu,需明確寫出被推薦者的全名至少一次。英文名字拼法需與其他文件相同。

 

R 認識期間:何時開始認識?或認識多久?  

R 認識程度:偶爾見面或密切接觸,例如教過一年或擔任過導師。

R 與申請人之關係:師生關係,工作主管等。  

R 學業成績:討論申請人的擅長與不擅長的學習領域,對申請研究所的人來說,提及其特殊的學術成績和研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R 個人成就:在學校、工作或家庭中的特殊表現。如曾獲某種獎勵、工作中的傑出表現等,應清楚敘述使學校了解其重要性。

R 特殊才能:特殊之語言、藝術、體育、技藝等才能的表現。不會因此缺點而被拒的缺點。

 

注意事項:

申請大學部的推薦信應以表達學生性向為主,可請輔導老師、導師、社團領導人或是上司、同事等人來寫。申請研究所則以突顯學生的學業、專業傾向為主,故可請導師、專業科目指導老師或工作主管來寫。推薦信的內容應具體實在且包括優缺點,完全強調優點的信不一定最有幫助。在辦妥學校的申請手續之後應對寫推薦信的師長們致謝意。其他應注意事項如下:確定學校對推薦函的要求,且最好遵守之。  

R 是否有特定表格需填選。例如:學生特質評量表等。

R 是否需由老師自行寄出(分開記)或需和申請表一同寄出。

R 需寄到系上或是寄到Admissions Office 。

 

為方便作業及本身權益:

R 盡早知會老師,取得同意,並給予足夠時間作業(需考慮推薦者可能有段時間很忙或不在)

R 問清楚該推薦者願意寫幾封推薦信,以方便自己再安排人選。

R 若某校有特殊要求,要事先告知推薦者(或明列出)。

R 若所申請的學校沒有附推薦信的信封,需在信封上標明給何校,以免推薦者封信後,不知那封該給那校。

一般如附有表格的話,表格上有些部份需由申請者填寫(例如:申請者名字、申請系所、推薦人的姓名、住址等等),需先填完後再交給申請者。通常學校會問是否要放棄(waive) 將來閱讀此信的權力,通常填yes,以表明對推薦者的信任及給予其最大發揮空間。信封封好後,最好請推薦者在信封封口處簽名,以示公信。

 

 

 

資料來源: Study Abroad Electronic Cent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ss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